返工潮带来的疫情扩散风险与防控
导读
摘要
1、节前500万人流出武汉扩散疫情。1)节前从武汉流出的500多万人口约59%流入省内,其中23%流入黄冈、孝感,这与当前68%的确诊案例在湖北省内、和黄冈孝感疫情突出基本对应。实际上,考虑到武汉的九省通衢位置,节前返乡在武汉中转的人口或还有数百万级,这意味着从武汉流出的人口规模实际更大。2)节前流出湖北的人口中55%流向河南、湖南、重庆、江西、广东5省,47%流向重庆、南阳、信阳、九江、长沙等20城;这与浙江、广东、河南、湖南、江西5省确诊案例居前、合计占全国的15%,重庆、温州、深圳、广州、上海、北京等10城确诊案例居前、合计占9%等大致对应。
2、返工潮背景下人将往哪里去?1)疫情影响下节后返工潮明显推迟。人口迁移的基本逻辑是人随产业走、人往高处走,中国人口长期持续向大城市大都市圈集聚,每年春节前后出现规模约30亿人次的“回乡潮”和“返工潮”。2020年春节回乡潮较往年提前,但受疫情影响节后返工潮明显推迟,正月初一至初九客运量合计1.41亿人次,同比减少78%,预计节后返城高峰将在2月8-9日前后开始出现。2)超6成省际迁移人口流向粤浙沪苏京。在省级层面,当前户籍与居住地不同的省际迁移人口中64%流向粤浙沪苏京,50%来自皖豫川湘赣鄂。在城市层面,2017年一线、二线城市、三四线城市常住人口与户籍人口的差值为3134万、4991万、-7717万,其中上海、深圳、北京、东莞、广州等地外来人口均超500万。春运期间人口短期流入流出均较多的城市主要分布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成渝等城市群。人口流动的主要交通枢纽除一二线城市外,还主要途经金华、惠州、常州等城市群节点城市。
3、湖北返工人口主要去哪?1)年后湖北户籍外流人口超5成流向粤浙湘苏豫。湖北户籍外流人口约8成居住在广东、浙江、上海、江苏、福建、北京等6省市,55%居住在深圳、东莞、上海、北京等10城。从年前回乡潮流入湖北的人口来源地分布情况,可推测未来返工人口超5成将流向广东、浙江、湖南、江苏、河南等5省,近6成将流向深圳、广州、东莞、上海等20城。2)流出武汉的返工人口超2成流向粤豫浙苏湘。未来武汉返工人口的近6成将流向湖北其他城市,22%流向广东、河南、浙江、江苏、湖南等5省,13%流向深圳、上海、北京、广州等6个省外城市。3)黄冈荆州襄阳孝感跨省返工人口将大量流向粤浙苏。黄冈荆州襄阳孝感为湖北人口大市,且当前疫情较为严重。黄冈:未来返工人口44%流向湖北其他城市,40%将流向广东、浙江、江苏、江西、上海等5省市,36%流向深圳、东莞、上海、九江等16个省外城市。荆州:未来返工人口的42%将流向湖北其他城市,43%将流向广东、湖南、浙江、江苏、福建等5省,35%流向深圳、广州、东莞、岳阳等13个省外城市。襄阳:未来返工人口约40%将流向湖北其他城市,41%将流向广东、河南、浙江、江苏、福建等5省,33%流向深圳、南阳、东莞等13个湖北省外城市。孝感:未来返工人口67%流向湖北省内,20%流向广东、浙江、河南、江苏、北京等5省市,15%流向深圳、东莞、广州、北京等10个省外城市,孝感与湖北省内城市往来更加密切。
4、政策建议:
1)考虑到新冠疫情的高传染性和长潜伏期,当前总的战略应是牺牲一定的经济代价将疫情集中消灭在二月,换取疫情的尽快控制、后面的安全复工以及经济的明显恢复,发挥集中动员的体制优势,速战速决。运输、快递、超市零售、关键物资的生产制造业等行业要尽快复工,保障物资运输、人民生活和疫情控制,对部分地方非理性的封路现象尽快清理,国家在贷款和税费相关政策给予支持。餐饮、旅游、娱乐等聚集性行业可以不着急复工。
2)除主要疫区外,对外来人口众多的、处于交通枢纽的以及湖北户籍外流人口集聚较多的三类城市重点布防,探索灵活办公机制、错峰上下班,发展线上和智能化办公,避免人流交叉感染。新冠肺炎的潜伏期最长约为14天,并且部分感染者为无症状或轻症,这意味着在已进入名单的确诊、疑似、观察患者外仍可能存在感染者。主要疫区流出人口需落实居家隔离观察,不过绝不能以有色眼镜视之。
3)加强客运场站和交通运输工具的消毒、通风及一线人员防护,严格落实进出场站乘客体温检测,加强途中及事后疫情防控,合理安排客座率为途中隔离区域创造条件。
4)通过工作学习场所消毒、健康监测、防护物资和人员配备等做好复工复学后的疫情防控工作。
5)大力补齐医疗短板,加大医疗卫生投入,改革医疗卫生体制,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及应急等机制。
6)民企、小微企业、弹性薪酬制员工、农民工等受损更大,肯定会特别困难,又是就业主力,财税货币政策应重点纾困。
7)通过加大减税和财政支出力度、适度降准降息等措施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以稳增长稳就业。我们在2月2日报告《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分析与政策建议》中分析,此次疫情对经济的影响程度将大于2003年非典,但时间可能更短,但是我们也要做好疫情恶化、形势更严峻和时间更长的准备,具体影响大小取决于疫情持续时间和政策对冲力度。
风险提示:疫情快速扩散
目录
1 节前500万人流出武汉扩散疫情
2 返工潮背景下人将往哪里去?
2.1 疫情影响下节后返工潮明显推迟
2.2 超6成省际迁移人口流向粤浙沪苏京
3 湖北返工人口主要去哪?
3.1 年后湖北户籍外流人口超5成流向粤浙湘苏豫
3.2 流出武汉的返工人口超2成流向粤豫浙苏湘
3.3 黄冈荆州襄阳孝感跨省返工人口将大量流向粤浙苏
4 政策建议
正文
1 节前500万人流出武汉扩散疫情
节前从武汉流出的500多万人口约59%流入省内,其中23%流入黄冈、孝感,这与当前68%的确诊案例在湖北省内、和黄冈孝感疫情突出基本对应。新冠肺炎疫情的发源地在武汉,当前发现的绝大多数病例为武汉输入型,疫情扩散与人口流动显著相关。武汉市现有常住人口约1100万,户籍人口近900万,实际管理人口(含短期流动人口)约1400万,节前从武汉流出的500万人口主要分为非武汉籍高校学生、外来务工经商人员、外来商务旅游人员、反向春运人员、外出旅游人员等。实际上,考虑到武汉的九省通衢位置,节前返乡在武汉中转的人口或还有数百万级,这意味着从武汉流出的人口规模实际更大。根据包括短期流动人口统计的百度地图迁徙大数据,1月10-24日从武汉流出人口的59.1%流入湖北省内其他城市,其中孝感、黄冈、鄂州、咸宁、荆州分分别占12.4%、10.2%、5.5%、5.4%、4.8%。武汉人口的主要流向地也是当前疫情的主要发生地。截至2020年2月4日24点,湖北确诊案例为16678人,占全国确诊病例24363人的比重达68.5%,其中省内的武汉、黄冈、孝感、襄阳、荆州、随州是确诊病例最多的城市,分别为8351、1645、1462、735、713、706人,合计占湖北和全国确诊病例的81.6%、55.9%,前3城合计占湖北和全国确诊病例的68.7%、47.0%。
节前流出湖北的人口中55%流向河南、湖南、重庆、江西、广东5省,47%流向重庆、南阳、信阳、九江、长沙等20城;这与浙江、广东、河南、湖南、江西5省确诊案例居前、合计占全国的15%,重庆、温州、深圳、广州、上海、北京等10城确诊案例居前、合计占9%等大致对应。从人口情况看,2018年末湖北省常住人口5917万,其中常住湖北的外省户籍人口约300万;湖北户籍人口6173万,其中常住外省的湖北籍人口约600万。节前从湖北流出的人口包括常住外来人口、户籍常住人口、短期流动人口,主要分为非湖北籍高校学生、外来务工经商人员、外来商务旅游人员、反向春运人员、外出旅游人员等。根据百度地图迁徙大数据,1月10日-24日从湖北流出的人口主要去往河南、湖南、重庆、江西、广东、安徽、四川、江苏、陕西、浙江等10省,合计占比达76.8%,其中前5省合计占比达55.1%。从地级层面看,从湖北流出的人口主要去往重庆、南阳、信阳、岳阳、九江、长沙、常德、北京、深圳、上海等地,前20城合计占比达47.3%。从其他省的疫情情况看,截至2月4日,除湖北外,确诊案例最多的前10省份分别为浙江、广东、河南、湖南、江西、安徽、重庆、江苏、四川、山东,合计占全国确诊案例的22.9%,其中前5省合计占15.3%;确诊案例最多的前10城分布为重庆、温州、深圳、广州、上海、北京、长沙、杭州、信阳、南昌,合计占全国确诊案例的9.4%。
2 返工潮背景下人将往哪里去?
2.1 疫情影响下节后返工潮明显推迟
人口迁移的基本逻辑是人随产业走、人往高处走,中国人口长期持续向大城市大都市圈集聚,每年春节前后出现规模约30亿人次的“回乡潮”和“返工潮”。1991-2000年、2001-2010年、2011-2015年、2016-2018年期间,一线城市人口年均增速分别为3.9%、3.4%、1.5%、1.4%,二线城市分别为1.9%、1.8%、1.0%、1.1%,三四线合计人口年均增速分别为0.63%、0.37%、0.30%、0.27%,全国人口平均增速为1.04%、0.57%、0.50%、0.50%(由于统计上各地区人口加总不等于全国,三四线合计人口为全国剔除一二线得到,与三线、四线人口不完全吻合)。这表明一二线城市常住人口流入放缓但仍保持集聚,三四线人口持续净流出。2018年一线、二线、三线、四线城市经济-人口比值分别为2.3、1.6、1.0、0.6,这预示着未来人口将继续向少数地区、向大城市大都市圈集聚。由于户籍制度限制及“过年回家”情结,中国春运呈现显著“钟摆式流动”特征,即年前停工回乡、节后返城复工,此外部分城市存在“反向春运”现象,每年春节前后出现人次约30亿级的大规模人口流动。中国流动人口规模在2014年达2.53亿的峰值,2019年降至2.36亿人,其中主要为外出农民工,2019年达1.74亿人;与流动人口情况对应,2014-2019年春运发送旅客数量从36.2亿人次下降为29.8亿人次。
2020年春节回乡潮较往年提前,但受疫情影响节后返工潮明显推迟,正月初一至初九客运量合计1.41亿人次,同比减少78%,预计节后返城高峰将在2月8-9日前后开始出现。2020年春运受疫情影响,前22天(1月10日-2月2日)全国累计发送旅客12.84亿人次,较去年同期下降27.5%。年前回乡潮主要集中于腊月二十一至二十九(1月15日-23日),客运量合计7.33亿人次,占年前回乡潮的64.1%,而2019年主要集中于腊月二十五至二十九。由于疫情爆发,各地企业复工时间明显推迟,国务院将春节假期延至2月2日,多数省份规定企业复工时间不早于2月9日,湖北规定不早于2月13日,这使得返城高峰仍未出现。根据交通运输部统计,正月初一至初九(1月25日-2月2日)客运量合计1.41亿人次,远低于2019年6.55亿人次,同比减少78%。比如,根据百度地图迁徙大数据,2019年北京的返城高峰主要出现在正月初六至初九,其中正月初三至初八迁徙规模指数均高于10,初七、初八高于20;2020年同期迁徙规模指数在5附近徘徊,峰值低于6.5。从历史数据看,2016-2019年铁路客运量高峰均出现在正月初七和正月十六,正月初七多为白领返工潮,正月十六是元宵节后农民工和大学生返程。随着元宵节(2月8日)及多数省份复工时间(2月10日)临近,预计2020年节后返城高峰将在2月8-9日前后开始出现。
2.2 超6成省际迁移人口流向粤浙沪苏京
在省级层面,户籍与常住地不同的省际迁移人口中64%流向粤浙沪苏京,50%来自皖豫川湘赣鄂。不同地区的人口迁移具有显著的空间异质性,省际迁移人口主要从中西部流向东部沿海地区。从目的地看,根据201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资料,省际迁移人口流入规模前五位的地区为广东、浙江、上海、江苏、北京,五省合计占全国的63.5%,广东流入人口主要源地为湖南(22.2%)、广西(18.3%)、湖北(10.6%),浙江流入人口主要源地为安徽(18.8%)、江西(13.0%)、贵州(12.4%),上海流入人口主要源地为安徽(27.9%)、江苏(16.6%)、河南(10.0%)。上述粤浙沪苏京五省省际迁移人口占常住人口的比重分别为22.2%、21.2%、39.5%、10.9%、35.5%,远超全国平均的7.1%。从来源地看,省际迁移人口流出规模前六位的地区为安徽、河南、四川、湖南、江西、湖北,六省合计占全国50.1%。具体来看,安徽流出人口的主要目的地为江苏、浙江、上海,合计占比75.8%,河南流出人口的主要目的地为广东、江苏、浙江,合计占比45.7%,四川流出人口的主要目的地为广东、浙江、重庆,合计占比51.5%。从省际流向规模来看,湖南、广西、湖北、四川向广东的省际迁移规模均大于250万人,其中全国最大省际迁移流向为湖南至广东,超过500万人。从省际双向流动来看,苏浙、川渝、粤桂之间有较大规模的双向流动。
在城市层面,2017年一线、二线城市、三四线城市常住人口与户籍人口的差值为3134万、4991万、-7717万,其中上海、深圳、北京、东莞、广州等地外来人口均超500万。分线城市看,2017年一线、二线、三四线城市常住人口与户籍人口的差值约为3134万人、4991万人、-7717万人。经济发达地区凭借良好的就业机会和优质的公共资源,吸引大量区外人口就业和居住。分城市来看,上海、深圳、北京、东莞、广州常住人口与户籍人口的差值均超500万,居全国前五,这些城市主要分布在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等城市群,三大城市群常住人口与户籍人口的差值分别为2766、2542、1131万人。周口、阜阳、毕节、信阳、驻马店、商丘常住人口与户籍人口的差值均小于-200万人,居全国倒数前五。并且,城市群内部人口流动频繁,比如在长三角城市群,根据包括短期人口流动统计的百度地图迁徙大数据,2020年春节前(1月10日至24日)上海市流入人口(含中转)中约63%来自江苏和浙江,其中苏州、杭州、嘉兴、南通、无锡居前五位,合计占比达41%;南京、苏州流入人口(含中转)主要来自安徽省和苏北地区,而杭州、宁波主要来自浙南地区。
春运期间人口短期流入流出均较多的城市主要分布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成渝等城市群。根据百度地图迁徙大数据,从年前看,2020年1月23日人口流入前五城市分别为重庆、成都、周口、广州、北京,合计占全国流入人口的5.3%;人口流出前五城市分别为北京、成都、上海、深圳、广州,合计占全国流出人口的18.3%;从年后看,2020年2月3日人口流入前五城市分别为北京、成都、上海、广州、深圳,合计占全国流入人口的19.8%;人口流出前五城市分别为成都、重庆、广州、深圳、北京,合计占全国流出人口的6.7%。春运期间人口短期流入流出均较多的城市主要聚集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成渝等城市群。此外,近年来反向春运客流逐渐增多,今年“反向春运”十大热门目的地为重庆、北京、广州、成都、上海、深圳、杭州、西安、长沙、郑州,均为一线城市或省会城市。
人口流动的主要交通枢纽除一二线城市外,还主要途经金华、惠州、常州等城市群节点城市。根据12306网站数据,从高铁日始发终到趟数看,一线、二线、三线、四线城市分别平均为740、149、17、6趟,其中广州、上海、北京、深圳、成都、武汉、重庆、天津、长沙、西安位居全国前十。从高铁日均通行班次看,一线、二线、三线、四线城市分别为974、460、155、54趟,其中东莞、上海、广州、长沙、深圳、重庆、成都、南京、杭州、武汉位居全国前十。从高铁中转班次看,一线、二线、三线、四线城市分别为254、311、138、48趟,东莞、长沙、苏州、杭州、重庆、南京、无锡、金华、惠州、常州位居全国前十,除一二线城市外,金华、惠州、常州等城市群内节点城市得益于发达的城际高铁成为热门中转城市。从民航数据看,根据携程《2020年春运旅客出行趋势报告》,春运期间十大热门中转城市分别为广州、北京、武汉、西安、南京、郑州、上海、杭州、成都、昆明。
3 湖北返工人口主要去哪?
3.1 年后湖北户籍外流人口超5成流向粤浙湘苏豫
根据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和2015年小普查数据,户口登记地为湖北、现住地为其他省份的人口规模分别为589万、617万。
湖北户籍外流人口约8成居住在广东、浙江、上海、江苏、福建、北京等6省市,55%居住在深圳、东莞、上海、北京等10城。根据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和2015年小普查数据,湖北户籍外流人口居住在广东、浙江、上海、江苏、福建、北京最多,共占湖北户籍外流人口总量的80.1%、78.4%。具体来看,根据上述6省市2015年小普查数据,这6个省中的深圳、东莞、上海、北京、广州、温州、苏州、佛山、台州、泉州是湖北户籍人口最多的十大城市,占6省市湖北户籍外流人口总量的76.3%,占湖北户籍外流人口总量的54.6%。
从年前回乡潮流入湖北的人口来源地分布情况,可推测未来返工人口超5成将流向广东、浙江、湖南、江苏、河南等5省,近6成将流向深圳、广州、东莞、上海等20城。根据百度迁移大数据,2019年正月初一开始出现返工现象,返工人数逐日上升,正月初九达到返工高峰。但由于湖北地区疫情严重,湖北17地陆续在2020年1月23至26日封城,1月26日后从湖北流出的人口规模呈迅速下降趋势。但随着疫情稳定、封城解除,大量湖北人口将陆续返工。根据2020年1月10日春运开始至1月24日大年三十流入湖北的人口来源地分布,可推测出未来湖北返工人口的主要流向。从省级层面看,年前流入湖北的人口主要来自广东、浙江、湖南、江苏、河南、上海、福建、江西、重庆、北京、安徽等10省市,合计占比达84.5%,其中前5省合计占比达55.1%;从地级层面看,流入湖北的人口主要来自深圳、广州、东莞、上海、温州、重庆、北京、苏州、杭州、长沙等城市,前20城合计占比达59.2%。
3.2 流出武汉的返工人口超2成流向粤豫浙苏湘
未来武汉返工人口的近6成将流向湖北其他城市,22%流向广东、河南、浙江、江苏、湖南等5省,13%流向深圳、上海、北京、广州等6个省外城市。武汉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发源地,未来流出武汉的返工人口流向是关注的重中之重。武汉户籍人口占湖北省约1/7,且武汉户籍人口外出务工比例应低于湖北其他地区,在封城状态下当前武汉有人口约900万,年后武汉人口流出规模应在几十万规模。但武汉是全国主要交通枢纽,大量人口从武汉中转,因此途径武汉外流的人口流向也值得关注。根据百度地图迁徙大数据,从省级层面看,年前流入武汉的人口中59.1%来自湖北,21.9%来自广东、河南、浙江、江苏、湖南等5省;从地级层面看,年前流入武汉的人口中57.9%来自同省的孝感、黄冈、鄂州、咸宁等14城,12.7%来自省外的深圳、上海、北京、广州、长沙、信阳等6城。
3.3 黄冈荆州襄阳孝感跨省返工人口将大量流向粤浙苏
除武汉外,黄冈、荆州、襄阳、孝感等湖北人口大市也是确诊病例较高的城市。根据《湖北省统计年鉴2019》,上述城市2018年户籍人口分别为741、641、592、518万,截至2020年2月4日确诊病例分别为1645、706、713、1462人。
黄冈:未来返工人口44%流向湖北其他城市,40%将流向广东、浙江、江苏、江西、上海等5省,36%流向深圳、东莞、上海、九江等16个省外城市。根据百度地图迁徙大数据,从省级层面看,年前流入黄冈的人口中44.3%来自湖北,40.3%来自广东、浙江、江苏、江西、上海等5省;从地级层面看,年前流入黄冈的人口中40.8%来自同省的武汉、黄石、鄂州、孝感等4城,35.8%来自省外的深圳、东莞、上海、九江等16城。
荆州:未来返工人口的42%将流向湖北其他城市,43%将流向广东、湖南、浙江、江苏、福建等5省,35%流向深圳、广州、东莞、岳阳等13个省外城市。根据百度地图迁徙大数据,从省级层面看,年前流入荆州的人口中41.8%来自湖北,43.3%来自广东、湖南、浙江、江苏、福建等5省;从地级层面看,年前流入荆州的人口中37.9%来自同省的武汉、宜昌、潜江、仙桃等7城,34.6%来自省外的深圳、广州、东莞、岳阳等13城。
襄阳:未来返工人口约40%将流向湖北其他城市,41%将流向广东、河南、浙江、江苏、福建等5省,33%流向深圳、南阳、东莞等13个湖北省外城市。根据百度地图迁徙大数据,从省级层面看,年前流入襄阳的人口中39.8%来自湖北,41.4%来自广东、河南、浙江、江苏、福建等5省;从地级层面看,年前流入襄阳的人口中36.7%来自同省的武汉、十堰、随州、荆门等7城,33.2%来自省外的深圳、南阳、东莞、广州等13城。
孝感:未来返工人口67%流向湖北省内,20%流向广东、浙江、河南、江苏、北京等5省市,15%流向深圳、东莞、广州、北京等10个省外城市,孝感与湖北省内城市往来更加密切。根据百度地图迁徙大数据,从省级层面看,年前流入孝感的人口中67.1%来自湖北,20%来自广东、浙江、河南、江苏、北京等5省市;从地级层面看,年前流入孝感的人口中65%来自来自同省的武汉、随州、黄冈、天门等10城,14.6%来自省外的深圳、东莞、广州、北京等10城。孝感与武汉和湖北省内城市往来更为密切,这一方面使孝感成为确诊病例第三高城市、仅次于武汉和黄冈,另一方面也意味着未来孝感返工人口将主要流向武汉及省内城市。
4 政策建议
资源要素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是经济活力之源,但防控疫情需要避免人口大规模流动和聚集,政策需要在稳增长和控疫情之间做出合理平衡。我们建议如下:
1)考虑到新冠疫情的高传染性和长潜伏期,当前总的战略应是牺牲一定的经济代价将疫情集中消灭在二月,换取疫情的尽快控制、后面的安全复工以及经济的明显恢复,发挥集中动员的体制优势,速战速决。运输、快递、超市零售、关键物资的生产制造业等行业要尽快复工,保障物资运输、人民生活和疫情防控,对部分地方非理性的封路现象尽快清理,国家在贷款和税费相关政策给予支持。餐饮、旅游、娱乐等聚集性行业可以不着急复工。
2)除主要疫区外,对外来人口众多的、处于交通枢纽的以及湖北户籍外流人口集聚较多的三类城市重点布防,探索灵活办公机制、错峰上下班,发展线上和智能化办公,避免人流交叉感染。新冠肺炎的潜伏期最长约为14天,并且部分感染者为无症状或轻症,这意味着在已进入名单的确诊、疑似、观察患者外仍可能存在感染者。湖北17地于1月23-26日陆续封城,随着后期封城解除和2月14日湖北企业复工,尽管超过14天,但主要疫区流出人口仍不能完全排除未感染情况,仍需落实居家隔离观察,不过绝不能以有色眼镜视之。
3)加强客运场站和交通运输工具的消毒、通风及一线人员防护,严格落实进出场站乘客体温检测,加强途中及事后疫情防控,合理安排客座率为途中隔离区域创造条件。
4)通过工作学习场所消毒、健康监测、防护物资和人员配备等做好复工复学后的疫情防控工作。
5)大力补齐医疗短板,加大医疗卫生投入,改革医疗卫生体制,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及应急等机制。
6)民企、小微企业、弹性薪酬制员工、农民工等受损更大,肯定会特别困难,又是就业主力,财税货币政策应重点纾困。
7)通过加大减税和财政支出力度、适度降准降息等措施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以稳增长稳就业。我们在2月2日报告《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分析与政策建议》中分析,相比非典,本次疫情传染性更强但致命性更弱,政府应对较快,经验更为充分,因此,我们初步判断此次疫情对经济的影响程度将大于2003年非典,但时间可能更短,但是我们也要做好疫情恶化、形势更严峻和时间更长的准备,具体影响大小取决于疫情持续时间和政策对冲力度。
恒大研究院“人口和城市”系列研究:
23、《中国人口三大流传甚广的错误认识》,2020年1月7日
22、《生还是不生?——来自16万人的生育调查》,2019年12月3日。
21、《中国人口的危与机——人口周期研究》,2019年11月2日。
20、《中国人口大迁移2019:3000个县全景呈现》,2019年9月29日。
19、《中国人口大迁移:2019》,2019年8月28日。
18、《中国三轮人口大论战:要不要放开生育?》,2019年5月21日。
17、《中国城市群发展潜力排名2019》,2019年7月23日。
16、《中国十大最具潜力都市圈2019》,2019年6月20日。
15、《中国十大最具发展潜力城市排名2019》,2019年5月24日。
14、《中国城市发展潜力排名2019》,2019年4月12日。
13、《从城镇化到城市群——尽快确立城市群都市圈战略》,2019年2月20日。
12、《出生人口大幅下滑 人口危机渐行渐近》,2019年1月24日。
11、《五大信号预示全面放开生育临近,你生吗?》,2019年1月6日。
10、《中国生育报告2019》,2019年1月1日。
9、《中国人口大流动:3000个县全景呈现》,2018年9月17日。
8、《全面放开生育或已不远,你生吗?》,2018年8月13日
7、《中国人口大迁移2018》,2018年7月10日。
6、《城市“抢人大战”:高质量发展、大都市圈战略和土地财政》,2018年6月7日。
5、《生还是不生?——来自12万人的生育调查》,2018年4月4日。
4、《计生机构取消,或将全面放开生育,你生么?》,2018年3月18日。
3、《人口迁移的国际规律与中国展望:从齐增到分化》,2016年10月24日。
2、《控不住的人口:从国际经验看北京上海等超大城市人口发展趋势》,2016年10月13日。
1、《中国人口周期研究》,2016年5月19日。